伪砖家简介
某基金合伙人,混过名校,厮杀于股市和宏观对冲市场数年。如今专家甚多,高谈阔论,自觉不如遂取“伪砖”名号,经济本该理性,奈何阴谋论四起,骂娘声不绝,甚觉无聊说点实话以道“中国经济真相”。伪砖家胡乱之言,以贻志同道合者。
崩溃论唱了10几年,为何一再落空,根本原因是真正懂经济并深刻了解中国现实的人寥寥无几,大多都是哗众取宠的跳梁小丑,还有一帮狗屁不懂的“专家教授”。但如今伪砖家负责任的说,中国经济再遇百年未有之变局,其严峻程度如1895甲午中日战争后经济危局,如1976年的经济谷底,如1989年的经济寒冬,如1998年的经济地雷阵。今天中国经济已经到了关键的十字路口,如果经济改革成功,将一举奠定未来30年的经济增长格局,实现邓公的战略三步走,成为中等发达国家毫无悬念,如果改革缓慢,任由经济持续恶化,增长动力无法转换,则有可能成为第二个日本,失去30年。
专家教授狗屁不懂的原因是看宏观经济不看其运行的核心框架,而只盯着局部因素,每天扯淡,从局部看貌似说的很有道理,但一放到13亿人口的大国,这些局部因素就变得那么滑稽。比如说中国刻意低估汇率,靠出口补贴拉动经济,表面看很有道理,但其实背后的原因却是中国金融结构落后的必然结果,再比如有些专家教授说中国的M2增长了10倍,超过GDP百分之二百,认为中国只靠货币大量放水,拉动投资,单从表面数字看的确有些道理,但背后原因是中国货币结构和货币内生性需求导致。凡此种种,中国专家教授似是而非的理论太多了,不过也可以理解,专家教授要靠这些耸人听闻的理论扯谈混饭吃,哪有时间去深入思考推敲。 这里要多废话一下,中国经济学者还有另外一个海龟群体,这些人的理论水平很高,但遗憾的是从来没深入了解过中国现实,醉心于经济前沿的数学模型,使得论文虽然能发到权威期刊,可毫无现实指导意义,这是中国教育体制和经济学发展水平落后的深层次原因,这里不展开了。伪砖家若干年前曾经师从一位美国回来的大牛,当时伪砖家也很醉心于数学模型,但真正了解中国现实后才发现这些模型完全是自High,屁用没有,按中国现在这个教育科研体制,最快也要20年后,理论研究才能追上现实发展。扯远了,言归正传。
伪砖家将从3个大框架,结合宏观数据和中国现实尽量通俗严谨的解释中国经济未有之大变局,并小心谨慎的提出应对的解决办法。希望通过此种方式为我中华经济改革贡献一份微薄之力。想进一步探讨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的薇信号:伪砖家说经济,共同为中国经济出谋划策。
核心框架
一,货币和经济周期
1,货币
2,长期信贷和短期信贷
3,经济周期和杠杆
二,总需求
1,消费
2,投资
3,净出口
三,总供给
1,劳动力
2,资本
3,技术进步
其实搞懂宏观经济不难,把握主要的框架和逻辑就能明白其发展脉络和规律。真正难的地方在于两方面:1,各国的现实、制度、文化不同,深刻了解这些现实,融合到经济理论中十分困难,尤其在中国这样计划和市场双轨运行,经济改革纵深发展的经济体,西方经济理论完全不适用。2,经济难预测。经济的方向好预测,但真正的时间点和振幅是极其难预测的,基本和算命差不多。
宏观经济是最大的指导框架,只能告诉我们一个大方向。具体到股市,行业,个人,要结合具体情况分析,这些伪砖家就不能完全透彻解释了,只能点到为止。
中国经济到底有多困难
1,PMI
PMI(采购经理指数)通常以50%作为经济强弱的分界点,PMI高于50%时,反映经济扩张;低于50%,则反映经济收缩。
1.1制造业PMI指数

1.2非制造业PMI指数
1.3中美欧制造业PMI指数对比

2.克强指数
伪砖家认为克强指数是反映中国经济变化最敏感的指标。对数据有疑问的朋友可以关注伪砖家微信号:伪砖家说经济,以便进一步探讨。 在这里就不仔细解释数据了,纠结数据细节没多大意义,主要是看趋势,中国经济现在是长周期伤筋动骨的大调整,不是短周期波动。
克强指数主要有三种经济指标:耗电量、铁路货运量和银行贷款发放量。由于中国经济主要由投资拉动,这三个指标最能反映中国现实情况。
2.1.发电量
2.2.铁路货运量
2.3.克强指数

3,三驾马车
三驾马车在过去深入人心,其实是从总需求角度考虑中国经济增长,伪砖家觉得这毫无疑问是正确的。因为过去10几年,中国经济波动都是在长周期增长下的短周期波动,短周期主要是总需求的波动。但伪砖家觉得面对今天三驾马车的共同熄火,再用过去的思维框架考虑问题,将断送中国经济的前途。先看看吓人的数据
3.1.出口总量
事实上从08年开始,净出口对经济的贡献几乎为零,只剩下其他两驾马车
3.2.社会消费零售
3.3.固定资产投资额
三驾马车快速下滑,伪砖家觉得中国经济远未见底,3季度国家估计局公布的数据是GDP增长6.9%,虽然含有很大水分,但也不得不承认破7%,结构性经济下跌速度和力度超乎想象。但伪砖家觉得经济短期内绝不会有风险,这个我们后面再深入讨论。
(未完待续。本文为连载)
请继续关注成都金融服务业商会公众号
转载自:伪砖家说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