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十一过后,如预期之中地发生了关于消费的争论。一派认为天猫双十一销量再破记录,超过900亿,完全一派繁荣的景象,说明大家消费力还是不错,君不见某某餐馆外边还在排队!另一派意见完全相反,认为电商的繁荣完全是因为打折,正说明购买力的下降,君不见多少门面又倒闭了。其实两者大多都是以偏概全。
关注我的读者都知道,我十分关心消费数据。因为目前中国经济增长的模式已经转变,从2000年加入世贸到08年金融危机,主要靠出口拉动经济,而08年之后,从国家的四万亿投资开始,主要转变为投资拉动。现在前两架马车相继熄火,只剩下消费了,去年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占到了50%,成为第一拉动力量,所以我非常关注消费的数据。如果消费不行了,那么经济的下降就还没有探底。
先说说直观印象吧。虽然没有详细的做调查统计,但因为身在重庆,这些样本还是比较有代表性的,因为这几年重庆的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今年的增长率更是排名全国第一,如果重庆的消费环比都不乐观,那么全国也就可见一斑了。
我比较喜欢坐出租车(尽管我多次吐槽重庆出租车司机的素质),因为他们消息比较灵通,又喜欢聊天。这几次打麻将到一两点回家的时候,出租车司机都抱怨,说现在重庆人都不喜欢过夜生活了,晚上拉不到客人。去年的时候重庆晚上十一二点还随时可见行人,泡吧的,吃宵夜的比比皆是,现在的确是少了很多。我常去玩牌的几家茶楼,也发现生意差了很多(这可是川渝两地第一大娱乐活动),以前需要预定,现在碰到好几回只有我们这一桌玩牌了。
餐饮业也不太景气。以前常去的一个商场,去年还需要排队的餐馆,现在基本上不需要排队,有几家去年还人满为患的,现在同时间段居然连三分之一的客人都不到了。当然无论经济怎么样,总有那些味道和地段俱佳的餐馆食客络绎不绝,客人基本上发现不了明显的下降。当然我没那闲工夫呆上几个小时,看看翻台的情况如何!!!
所以直观的感受就是消费依然在下降,由此也判断未来一个季度之内,我们的CPI依然会低于2%。
目前国内的电商似乎都在采取低价策略,很多人都认为电商挤占了实体零售商的利润,对经济是有害的。
虽然电商的销售规模大涨,但电商总体的销售规模占到消费的比例不到10%。这里只考虑零售商,毕竟像什么大宗交易平台,实际上是为实体交易服务的,虽然动不动就千亿成交,但这些消费无论有没有个平台都会发生,而电商平台的出现,提高了效率。
而国内电商依赖的无非三大利器,一是低价,二是假货,三十漏税。而国外的电商一直发展平平,亚马逊至今都还没交出过漂亮的财报。所以说很多人说实体店必死,电商代表未来生产力的发展方向的话,还真不一定,如果抛开这三点,还能有多大的竞争力就难说了。
我曾经在三年前的一篇文章中分析过,电商的极限就是沃尔玛。电商除开省去了店面,供应链这块的成本不会比沃尔玛更低。
去年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市值终于超越沃尔玛,不过短时间就跌回来了。现在阿里巴巴市值是1600亿美元,沃尔玛市值是2000亿美元。而阿里巴巴实际上还享受了科技股更高的估值溢价。
而沃尔玛其实在零售中不知道国外咋样,反正在国内来讲,比起家乐福、永辉、中百等等,体验反正是最差的。
(文:时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