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会公众平台

商会公众平台
关闭

商会党建

重要论述5月23日—5月27日

2022-05-27

编者按

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建党100周年以来,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成都金融服务业商会开设“党史周记”栏目,回眸百年党史,重温历史瞬间,集中展现党带领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

今天,成都金融服务业商会带你回望来时路,共赴新征程。



党史百年重要论述

5月23日

1947年5月23日 周恩来为中共中央起草致叶剑英、李维汉转上海局、香港分局电。电报指出:现在全国人民的各种斗争,客观意义都在搞垮蒋介石统治。要灵活运用斗争策略,使一切群众斗争都为着开辟蒋管区的第二战场,把人民的爱国和平民主运动大大地向前推进。要尽管放手动员群众进行反饥饿、反内战、反借款的斗争,向蒋政权要饭吃,要和平,要自由。同一天,周恩来又电指出:为了瓦解蒋介石镇压后方的力量,应赶紧进行青年军及宪警中的士兵工作,使之由同情学生要饭吃、要和平的斗争,进到其本身要求加饷退伍的斗争。

1949年5月23日 毛泽东为中共中央军委起草致总前委及各野战军负责人电,作出各野战军向全国进军的部署。电报指出:一野年底以前可能占领兰州、宁夏、青海,年底或年初准备分兵两路,一路由彭德怀率领位于西北,并于明春开始经营新疆;一路由贺龙率领,经营川北,以便与二野协作解决贵州、四川、西康三省。二野亦应准备于两个月后以主力或以全军向西进军,经营川、黔、康。二野目前任务是准备协助三野对付可能的美国军事干涉。如果上海、福州、青岛等地迅速顺利解决,美国出兵干涉的可能性业已消失,则二野应争取于年底或年底以前,占领贵阳、重庆及长江上游一带,并打通长江水路。三野应当迅速准备提早入闽,争取于六、七两月内占领福州、泉州、漳州及其他要点,并准备相机夺取厦门。入闽部队只待上海解决,即可出动。四野主力(六个军及两广纵队)于七月上旬或中旬可达湘乡、攸县之线,八月可达永州、郴州之线,九月休息,十月即可尾白崇禧退路向两广前进,十一月或十二月可能占领两广。四野在消灭白崇禧占领广西之后,应以一部经百色入云南。电报还指出:胡宗南全军正向四川撤退,并有向昆明撤退消息,蒋介石、何应钦及桂系正在做建都重庆、割据西南的梦,而欲消灭胡军及川、康诸敌,非从南面进军断其退路不可。这封电报收入《毛泽东文集》第五卷。

1981年5月23日 邓小平会见北美、日本、欧洲三边委员会成员时谈到中国倡导精神文明建设指出:我们在充分注意满足人民需要,逐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还要注意政治思想工作,其中心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我们要在人民中提倡,特别是教育青年要有理想、有纪律、有知识、有礼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五讲四美”。我们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具有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为此就要使人们具有良好的精神面貌。

1984年5月23日 邓小平在会见斯里兰卡总统贾亚瓦德纳时指出:我们建了四个经济特区,像你们的自由贸易区一样很见效。闭关自守解决不了我们的贫穷和落后。我们制定一个战略目标,是在本世纪末成为小康社会,人均八百美元。在那个基础上,再搞三十至五十年可以接近西方的水平。这就是我们的雄心壮志。要达到这个目标,我们的对外政策就是争取和平,概括地说就是反对霸权主义,争取世界和平。我再加一句话,就是中国永远属于第三世界。现在中国是名副其实的第三世界国家,就是发展起来之后,也是属于第三世界。那时也不会丢掉第三世界的穷朋友,发展起来之后更有条件同穷朋友合作,共同发展。

5月24日

1944年5月24日 毛泽东在延安大学开学典礼上讲话。讲话指出:我们这个学校是一个包括政治、经济、文化课程的学校,你们要学政治、经济、文化,准备将来去做这些方面的工作。我们的一切工作,只有一个目标,就是打倒日本帝国主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要把日本打出去,就要建立根据地。我们共产党在许多地方创造了抗日的根据地。我们有了根据地,就要做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党务等工作。延大的学习偏重政治、经济、文化这三门,各个根据地都搞这些工作。唯一的目的就是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把中国变为独立、自由的新中国。总之,延安大学要为各个抗日根据地服务。中国的一切党派,一切阶级,一切政治的、非政治的团体,只要是赞成打日本、同共产党合作的,不是破坏共产党的,我们都要团结。这个方针是始终不变的。同志们学政治,就要坚持这样的方针,团结全国人民,达到打败日本的目的。经济上要做到全面自给,几年以来,特别是去年以来,我们的经济有很大发展。全面自给,除了搞饭吃,还要生产各种用的东西。关于文化教育问题,也有很多工作。我们要达到这样的目的:边区一百四十万老百姓,十万党、政、军,一共一百五十万人,都要识字。我们要有文化,才能学习政治,将来当乡长、区长、县长都要有文化。边区的经济发展了,农民也要求有文化。我们要使边区所有的老百姓,每人识一千字,搞他十年八年。政治、经济、文化,是我们延大学习的内容,一定要学好,要会做这方面的工作,要为实际服务,不搞教条主义,不脱离实际。

1948年5月24日 关于新区农村工作的策略问题,毛泽东致电邓小平。电报指出:新解放区在解放后的相当时期内,实行减租减息和酌量调剂种子口粮的社会政策和合理负担的财政政策,而不立即实行分浮财、分土地的社会改革政策,把主要的打击对象限于政治上坚决反对我党我军的重要反革命分子,这样,社会财富不分散,社会秩序较稳定,利于集中一切力量消灭国民党反动派。这一个减租减息阶段是任何新解放地区所不能缺少的,缺少了这个阶段,我们就要犯错误。这封电报收入《毛泽东选集》第四卷。

1985年5月24日 邓小平会见葡萄牙总统埃亚内斯时,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和介绍中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五年多,走的路是比较曲折的。因为我们干的是一件新的事情,叫建设社会主义。这个社会主义比我们搞得早的有苏联,还有东欧。我们开始的时候搬他们的,看来他们的东西也并不那么成熟。即使是很成熟的,但毕竟国家不同,各有各的历史,各有各的政治经济状况、社会状况,照搬是任何时候都不会成功的。当然我们有些错误不是照搬来的,那是我们自己犯的。有一些错误主要是我们自己搞得太急了,违背了事物的客观规律,要求太急就必然要犯错误,犯极左的错误。总结了这个历史经验,我们在一九七八年底制定了一系列合乎中国自己情况的新的政策。中国的底子薄,不能太急,制定的目标不能太高。我们正在进行的城市改革比农村改革复杂得多。人们有一些担心,是有理由的。我们对城市改革的态度是胆子要大,要坚决地改,不丧失时机,现在是一个好时机。但是,我们的步子要稳,走一步看一步,犯了错误,及时发现,及时改正。只要我们把事情办好了,也能说服那些对城市改革担心的人。我个人相信,这个改革肯定会成功。因为全国人民赞成改革,懂得不进行改革,就不能争取到今后几十年的稳定持续的发展。我们的目标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比较好地比较快地发展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改善人民生活。

5月25日

1941年5月25日 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关于揭破远东慕尼黑新阴谋》的指示。指示号召全党必须揭穿和反对正在日本、美国和蒋介石之间酝酿的“日美妥协,牺牲中国,造成反共、反苏局面的东方慕尼黑的新阴谋”,指出:日本帝国主义以迫蒋投降为目的的军事进攻,现已告一段落,继之而来的必然是诱降活动。这是敌人一打一拉、又打又拉的老政策的重演。又指出:共产党领导的武力和民众已成了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一切对于共产党的污蔑,其目的都在使抗战失败,以利投降。我们应发扬八路军新四军的战绩,反对一切失败主义者和投降主义者。这个指示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

1957年5月25日 毛泽东在接见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全体代表时,讲话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没有这样一个核心,社会主义事业就不能胜利。同时指出:“一切离开社会主义的言论行动是完全错误的。”这篇讲话收入《毛泽东文集》第七卷。

1988年5月25日 邓小平会见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中央总书记雅克什时强调,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改革开放要贯穿中国整个发展过程。他指出:一九七八年我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才制定了一系列新的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根本内容就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就要肯定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逐步摆脱贫穷,使国家富强起来,使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没有贫穷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特点不是穷,而是富,但这种富是人民共同富裕。要发展生产力,就要实行改革和开放的政策。我们现在不是要收,而是要进一步改革,进一步开放。思想要更加解放一些,改革开放的步伐要走得更快一些。改革开放要贯穿中国整个发展过程,不是三年、五年、十年、八年,也不是二十年,因为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这篇谈话的一部分以《思想更解放一些,改革的步子更快一些》为题,收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2001年5月25日 江泽民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扶贫开发是贯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过程的历史任务。他指出:实现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确定的目标,只是一个阶段性胜利。下一个阶段的扶贫开发,要向更高水平迈进。通过扶贫开发,我们积累了使贫困地区群众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重要经验,主要是:政府主导、社会动员,立足发展、坚持开发,因地制宜、综合治理,自强不息、艰苦创业。在今后的扶贫开发工作中,要坚持运用好这些重要经验,并在实践中继续发展丰富。要继续坚持通过改革推进发展的路子;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要继续贯彻发展是硬道理的重要思想;要继续积极探索加快发展的有效途径;要继续动员全社会为扶贫开发共同努力;要继续搞好东西部地区的扶贫协作;要继续加强扶贫开发的组织落实工作;要继续加强对扶贫开发的领导。这篇讲话的主要部分以《扶贫开发是贯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过程的历史任务》为题,收入《江泽民文选》第三卷。 

2010年5月25日 胡锦涛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阐述了加快建设人才强国的重大意义。他指出:切实做好人才工作,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保证,是确立我国人才竞争比较优势、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重要支撑。他指出:做好新形势下人才工作,必须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要坚持人才资源优先开发,坚持人才结构优先调整,坚持人才投资优先保证,坚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他指出:要坚持推进改革创新,激发各类人才创造活力。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要重点围绕用好用活人才、提高人才效能来进行;创新人才工作机制,要注意从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等方面形成更加科学、更具活力的一整套机制;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要把以人为本、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贯穿人才工作全部实践。

5月26日

1938年5月26日—6月3日 毛泽东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作《论持久战》讲演。讲演全面分析了中日战争所处的时代和中日双方的基本特点,阐述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持久战总方针,批驳了亡国论和速胜论,回答了困扰人们思想的种种问题,在国内外产生重大影响。

讲演分析中日战争所处的时代和中日双方的基本特点,指出:总起来说,日本的长处是其战争力量之强,而其短处则在其战争本质的退步性、野蛮性,在其人力、物力之不足,在其国际形势之寡助。中国的短处是战争力量之弱,而其长处则在其战争本质的进步性和正义性,在其是一个大国家,在其国际形势之多助。这些特点,规定了和规定着双方一切政治上的政策和军事上的战略战术,规定了和规定着战争的持久性和最后胜利属于中国而不属于日本。

讲演批驳亡国论和速胜论问题,并指出:强弱对比虽然规定了日本能够在中国有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的横行,中国不可避免地要走一段艰难的路程,抗日战争是持久战而不是速决战;然而小国、退步、寡助和大国、进步、多助的对比,又规定了日本不能横行到底,必然要遭到最后的失败,中国决不会亡,必然要取得最后的胜利。敌方的短处需要一个长时期才能充分地暴露出来,而我方的长处也需要经过长时期的努力才能充分地发挥出来。

讲演提出中国持久抗战的发展过程将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时期。第二个阶段,是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的时期。第三个阶段,是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的时期。还指出:第二阶段是整个战争的过渡阶段,也将是最困难的时期,然而它是转变的枢纽。中国将变为独立国,还是沦为殖民地,不决定于第一阶段大城市之是否丧失,而决定于第二阶段全民族努力的程度。如能坚持抗战,坚持统一战线和坚持持久战,中国将在此阶段中获得转弱为强的力量。此阶段中我之作战形式主要的是游击战,而以运动战辅助之。除正面防御部队外,我军将大量地转入敌后,比较地分散配置,依托一切敌人未占区域,配合民众武装,向敌人占领地作广泛的和猛烈的游击战争,并尽可能地调动敌人于运动战中消灭之,如同现在山西的榜样。

讲演进一步明确八路军的战略方针是:基本的是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他提出“兵民是胜利之本”,阐明人民战争思想,指出: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力量的对比不但是军力和经济力的对比,而且是人民和人心的对比。军力和经济力是要人去掌握的。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他首次提出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则:第一是官兵一致,第二是军民一致,第三是瓦解敌军。讲演最后指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中国的——这就是我们的结论。

这篇讲演科学地论证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规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纲领性文献。这篇讲演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二卷。

1943年5月26日 毛泽东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团五月十五日《关于提议解散共产国际的决定》。会议作出决定,完全同意解散共产国际,同时指出:中国共产党曾经获得共产国际许多帮助,但很久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即能够完全独立的根据自己民族的具体情况和特殊条件,决定自己的政治方针、政策和行动。共产国际的解散,将使中国共产党人的自信心与创造性更加加强,将使党与中国人民的联系更加巩固,将使党的战斗力量更加提高。

同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召开延安干部大会,传达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团《关于提议解散共产国际的决定》和中共中央的决定。毛泽东向大会作报告指出:共产国际的解散,正如外国通讯社所报道的,是一件划时代的大事。报告肯定共产国际在它存在的整个历史时期中,在帮助各国建立真正革命的工人阶级政党、组织反法西斯斗争的伟大事业上,特别是在帮助中国革命事业上,有巨大的功劳。同时指出:现在共产国际这个革命的组织形式已经不适合斗争的需要了,如果还继续保存这个组织形式,便反而会妨碍各国革命的发展。现在需要的是加强各国民族共产党,使各国共产党更加民族化。现在共产国际没有了,这就增加了我们的责任心。每个同志都要懂得自己担负了极大的责任,从而发挥高度的创造力。报告强调团结的重要性,指出:有两种团结是绝对必要的,一种是党内的团结,一种是党和人民的团结,这些就是战胜艰难环境的无价之宝。全党同志必须团结在中央的周围,只要共产党人团结一致,同心同德,任何强大的敌人,任何困难的环境,都会向我们投降的。党的干部应当和广大群众打成一片,克服一切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我们共产党人不是要做官,而是要革命,我们人人要有彻底的革命精神,我们不要有一时一刻脱离群众。只要我们不脱离群众,我们就一定会胜利。毛泽东的报告收入《毛泽东文集》第三卷。

1983年5月26日 邓小平在会见世界银行行长克劳森时说: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中国在本世纪末摆脱贫困落后的状态,建成一个小康社会,这对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将是一个重要贡献。要达到这个目标还需要作出艰苦的努力。我们要有正确的经济政策,要争取国际上的帮助,其中包括世界银行的帮助,这是很重要的。世界银行可以在资金、技术和经济管理方面给予帮助。

1995年5月26日 江泽民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中全面阐述了科教兴国战略。他指出: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繁荣强盛。

他指出,党中央、国务院进一步明确我国科技工作的基本方针是: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努力攀登科学技术高峰。这一方针的核心是科技与经济的密切结合。要把建立技术创新机制作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目标,特别要把建立健全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和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关键环节。通过改革,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的新型科技体制。他就科技创新问题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我们必须在学习、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坚持不懈地着力提高国家的自主研究开发能力。他指出:科学技术人员是新的生产力的重要开拓者和科技知识的重要传播者,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骨干力量。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关键是人才。这篇讲话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为题,收入《江泽民文选》第一卷。

5月27日

1951年5月27日 毛泽东在听取陈赓、解方关于朝鲜战场情况汇报时,谈话指出:(一)志愿军总的政治任务是轮番作战。打法上同意彭德怀提出的不断轮番各个歼灭敌人的方针,即“零敲牛皮糖”的办法。在夏秋冬三季内将敌人削弱,明春则可进行大规模的攻势。(二)应加强政治工作,使全体干部和战士对朝鲜战局的长期性、艰苦性有充分认识与思想准备,但同时应指出胜利条件,强调克服困难,战胜困难。(三)组织上完全同意“统一集中,减少层次,精干组织,提高效率”的原则。(四)入朝部队六个月左右换班。

1960年5月27日 毛泽东在上海会见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在谈话中提出现在的局势不是热战破裂,也不是和平共处,而是第三种:冷战共处。谈话指出:我们要有两个方面的准备,一个是继续冷战,另一个是把冷战转为和平共处。只要美国的领导不削弱,就不可能改变局势。我们希望你们的国家强大一些,希望法国强大一些,希望你们的发言权大一些,那样事情就好办了,使美国、西德、日本有所约束。威胁你们和法国的是美国和西德,还有在远东的日本。威胁我们的也是这三个国家。这篇谈话收入《毛泽东文集》第八卷。

1981年5月27日 邓小平在会见比利时国王博杜安一世时说:我们政治上强调民主和法制。只有加强民主和法制,才能把人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才能在全国形成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只有形成这样的政治局面,我们才能全心全意地发展经济。在我们这样大的国家,总是要立足于自力更生,立足于自己。我们无论在政治方面还是在经济方面的政策,目的都是要使我们摆脱落后的状态。

1996年5月27日 江泽民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讲话。指出: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九五”计划和二○一○年远景目标纲要,把实行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转变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实现我国跨世纪建设蓝图的关键措施,这是中央深刻分析国际国内形势而作出的重大部署,是历史的必然抉择。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还受着国民经济整体素质比较低,以及资源、人口、环境等方面问题的严重制约。在国际经济竞争和国际关系中,我们既面临着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和科技优势的压力,又面临着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压力。能否加快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在国际合作与竞争中取得更大的主动权,将决定我国未来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我们必须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集中力量把经济搞上去,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重大作用,大幅度提高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发展和壮大自己。


版权所有 成都金融服务业商会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3864号-1 腾云建站仅向商家提供技术服务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