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建党100周年以来,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成都金融服务业商会开设“党史周记”栏目,回眸百年党史,重温历史瞬间,集中展现党带领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
今天,成都金融服务业商会带你回望来时路,共赴新征程。
9月5日
1947年9月5日 关于彻底平分土地的原则等问题,刘少奇起草给中共中央的报告。报告在对实行彻底平分土地的优点和缺点进行比较后认为,彻底平分土地的办法利多害少,建议由土地会议通过一个公开的土地法大纲,同时通过一个党内决议,以总结一年来土改经验,并提出执行政策的方法,及整党、组织农民与进行农村民主运动及生产运动的方法等。次日,毛泽东以中央名义复电指出:平分土地,利益极多,办法简单,群众拥护,外界亦很难找出理由反对此种公平办法,中农大多数获得利益,少数分出部分土地,但同时得了其他利益(政治及一般经济利益)可以补偿。因此,土地会议应该采取彻底平分土地的方针,将农村中全部土地、山林、水利,平地以乡为单位,山地以村为单位,除少数重要反动分子本身外,不分男女老少,在数量上(抽多补少)质量上(抽肥补瘦)平均分配。除此,还要将地主、富农两阶级多余的粮食、耕牛、农具、房屋及其他财富拿出来,适当地分配给农民中缺乏这些东西的人们,地主、富农所得的土地财产不超过也不低于农民所得。大规模的森林及水利工程不能分配者,由政府管理。此外,同意即由土地会议通过土地法大纲,作为向各解放区政府的建议。同时,起草一个党内决议,由中央公布。毛泽东的复电收入《毛泽东文集》第四卷。
1950年9月5日 毛泽东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讲话,分析朝鲜战局,提出应对方针。讲话指出: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朝鲜战争持久化的可能性正在逐渐增大,但最后的胜利还是属于朝鲜人民的。美帝国主义是什么都可能干出来的。假如它要那样干,我们没有准备就不好了。所谓那样干,无非是打第三次世界大战,而且打原子弹,长期地打,要比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打得长。我们的愿望是不要打仗,但你一定要打,就只好让你打。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打原子弹,我打手榴弹,抓住你的弱点,跟着你打,最后打败你。这篇讲话收入《毛泽东文集》第六卷。
1988年9月5日 邓小平在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胡萨克时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他指出:世界在变化,我们的思想和行动也要随之而变。过去把自己封闭起来,自我孤立,这对社会主义有什么好处呢?历史在前进,我们却停滞不前,就落后了。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的根本问题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的信念和原则,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为此就必须开放。否则,不可能很好地坚持社会主义。这篇谈话收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
9月6日
1933年9月6日 毛泽东在瑞金召开的中央苏区南部十八县选举运动大会上作《今年的选举》的报告。报告指出:世界上一切革命斗争都是为着夺取政权,巩固政权,而反革命的拼死同革命势力斗争,也完全是为着维持他们的政权。苏区的工农群众已经夺取了政权,我们要时时刻刻保护这个政权,发展这个政权,使之能尽打击内外反革命势力、增进工农生活福利的重大作用。要使之能尽这种作用,就要用选举的方法,把大批最觉悟最先进最积极的分子选进苏维埃去,而把旧人员中那些不中用的分子淘汰出来,这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报告提出工农民主专政的苏维埃,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打击反革命的武器;二是工农群众自己管理自己的工具。
1963年9月6日—27日 中共中央在北京举行工作会议,着重讨论我国工业发展的方针,以及一九六四年国民经济计划、农村工作等问题。会议确定从本年起,再用三年时间,继续进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工作,作为第二个五年计划到第三个五年计划之间的过渡阶段。
周恩来在开幕会上讲话,指出:三年过渡之后,我们打算搞一个十五年的设想,就是基本上建立一个初步的独立的国民经济体系或工业体系,然后再有十五年左右,在二十世纪内,建成一个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讲话强调:我们要奋发图强、勤俭建国,特别是苏联撤退专家以后,更要靠我们自力更生,迎头赶上,掌握现代新技术,用这样一个精神来搞国民经济建设。
毛泽东在最后一次会议上讲话,首次谈到两个中间地带问题。他指出:我看中间地带有两个,一个是亚、非、拉,一个是欧洲。以戴高乐为代表的,有六国共同市场,都是些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东方的日本,是个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对美国不满意,对苏联也不满意。苏联与东欧各国的矛盾也有明显发展,关系紧张得很。苏、美达成协议,我看不那么容易。大西洋许多国家也不会赞成美国。在中苏问题上,还是这个方针,叫坚持原则,坚持团结,坚决斗争,留有余地,后发制人,反对分裂。毛泽东的讲话节编收入《毛泽东文集》第八卷。
2000年9月6日 江泽民在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上讲话,阐述了中国关于人权问题的主张。他指出:各国主权范围内的事情只能由本国政府和人民去管,世界上的事情只能由各国政府和人民共同商量来办。应充分尊重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不同文明的多样性。世界发展的活力恰恰在于这种多样性的共存。应本着平等、民主的精神,推动各种文明相互交流、相互借鉴,以求共同进步。人权领域内的对话和合作,必须在尊重国家主权的基础上开展,这是保护和促进人权事业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没有主权,也就谈不上人权。这篇讲话收入《江泽民文选》第三卷。
2010年9月6日 胡锦涛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三十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经济特区不仅应该继续办下去,而且应该办得更好。他指出:经济特区要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按照国家发展新要求、顺应人民新期待,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努力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迈上新台阶。他指出:经济特区要继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为推动科学发展探索新路;要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努力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和动力源泉;要继续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努力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良好文化条件;要继续促进社会和谐,努力为推动科学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要继续推进党的建设,努力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坚强保证。
9月7日
1937年9月7日 毛泽东撰写《反对自由主义》一文。文章指出:我们主张积极的思想斗争,因为它是达到党内和革命团体内的团结使之利于战斗的武器。每个共产党员和革命分子,应该拿起这个武器。但是自由主义取消思想斗争,主张无原则的和平。文中列举自由主义十一种主要表现,指出它是一种严重的恶劣倾向,对革命十分有害,强调提出反对和克服自由主义是思想战线的任务之一。这篇文章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二卷。
1942年9月7日 《解放日报》发表毛泽东写的社论《一个极其重要的政策》,阐述实行精兵简政政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社论指出:抗日的第五第六年,包含所谓“黎明前的黑暗”的情况,物质困难必然更甚于目前,我们必须克服这个困难,重要的办法之一就是精兵简政。假若我们还要维持庞大的机构,那就会正中敌人的奸计。假若我们缩小自己的机构,使兵精政简,我们的战争机构虽然小了,仍然是有力量的;而因克服了鱼大水小的矛盾,使我们的战争的机构适合战争的情况,我们就将显得越发有力量,我们就不会被敌人战胜,而要最后地战胜敌人。所以我们说,党中央提出的精兵简政的政策,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政策。这篇社论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
1947年9月7日 朱德在全国土地会议上讲话。他指出:放手发动群众,彻底消灭封建势力,是打垮蒋介石的最基本条件。要很快地取得战争的胜利,第一个关键就是分田地,消灭封建势力,挖掉蒋介石的根子;第二个关键是要打胜仗。在农民分得了田地之后,要注意大力发展生产,除搞好农、副业生产外,还要发展工业、手工业和运输业,这样对军事和发展经济都有利。他还指出:我们的军队需要从思想上组织上加以整顿,需要一个查阶级、查思想、查作风的运动,使军队在思想上拥护土改,组织上纯洁严密。这篇讲话节编收入《朱德选集》。
1985年9月7日 邓小平会见西班牙首相、西班牙工人社会党总书记冈萨雷斯,谈到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时指出:中国的发展需要一个国际和平环境。不仅是十年八年的和平,也不只是本世纪的和平,还要着眼于下一个世纪的和平。我们国家的外交政策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只反对苏联的霸权主义不够,谁搞霸权主义,我们就不赞成谁,这样才符合世界人民的利益,包括欧洲、日本和大洋洲人民的利益。要维护世界和平,必须发展和平的力量,即制约战争的力量。中国把自己看成是维护和平的力量,我们把整个第三世界看成是维护和平、制约战争的力量,也把包括西欧和东欧在内的欧洲看成是维护和平、制约战争的力量。基于这种判断,中国不卷入集团政治,采取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最符合维护世界和平和第三世界的利益,也符合西欧、东欧以及世界其他不愿战争国家的利益。这就是我们从“一条线”的外交政策改变为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依据。
9月8日
1944年9月8日 毛泽东出席中央警备团为张思德举行的追悼会并讲话,阐述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意义。他指出: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他强调: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这篇讲话以《为人民服务》为题,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
1948年9月8日—13日 毛泽东在西柏坡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即九月会议)。这次会议为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为最后打倒蒋介石,夺取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做了重要准备。
毛泽东向会议提交书面报告。其中指出:我们的战略方针是由游击战争过渡到正规战争,建军五百万,歼敌正规军五百个旅,五年左右根本打倒国民党。我们政权的阶级性,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还有资产阶级民主分子参加。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是以人民代表会议产生的政府来代表它的。我们采用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会议制度,而不采用资产阶级议会制。在中国采取民主集中制是很合适的,不必搞资产阶级的议会制和三权鼎立等。学习工业和做生意。全党要提出这个任务来,还要写文章提倡,这个任务必须解决。他还指出:我们的社会经济,不能叫“新资本主义”。这个名词没有说明在我们社会起决定作用的是国营经济、公营经济。我们国家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所有这些经济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农村个体经济和城市私人经济在量上是大的,但不起决定作用。我们的社会经济的名字还是叫“新民主主义经济”好。我们反对农业社会主义,所指的是脱离工业的,只要农业来搞什么社会主义,这是破坏生产,阻碍生产发展的,是反动的。但将来在社会主义体系中,农业也要社会化。
刘少奇在十三日的会议上发言,着重阐述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问题。他指出:国民经济的总体叫做新民主主义经济,包含着自然经济、小生产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半社会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以及国营的社会主义经济,并以国营的社会主义经济为其领导成分。在新民主主义经济中,基本矛盾就是资本主义(资本家和富农)与社会主义的矛盾。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胜利以后,这就是新社会的主要矛盾。今天,在解放区搞经济工作要注意与私人资本家的斗争。斗争的方式是经济竞争,贯串在各方面,是和平的竞争。我们竞争赢了,革命就可以和平转变,无须经过政权的推翻而完成一个革命。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这种斗争,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两条道路的斗争。在这个斗争中,决定的东西是小生产者的向背,所以,必须对小生产者采取最谨慎的政策。合作社是团结小生产者最有力的工具。合作社搞好了,就巩固了对小生产者的领导权。否则,领导权仍不能巩固。
毛泽东在这一天作会议结论。结论指出:新民主主义中有社会主义的因素,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是这样,并且是领导的因素,而总的说来是新民主主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完成之后,中国内部的主要矛盾就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外部就是与帝国主义的矛盾。其次,内部还有民族矛盾。此外,在工农之间也有矛盾,但不是对抗性的矛盾,可以在工农联盟内部予以解决。在经济上完成民族独立,还要一二十年时间。我们要努力发展经济,由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这些观点是可以宣传的。毛泽东的书面报告和结论合编收入《毛泽东文集》第五卷。
2002年9月8日 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师范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必须不断推进教育创新。他指出:教育是培养人才和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必须放在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性、战略性的重要位置。进行教育创新,首先要坚持和发展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教育思想。要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同时要十分注意研究解决教育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入探索新形势下教育发展的规律,更新教育观念,确立与二十一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教育观、人才观。进行教育创新,关键是通过深化改革不断健全和完善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教育体制;根本目的是要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加大教育对外开放的力度。这篇讲话的主要部分以《不断推进教育创新》为题,收入《江泽民文选》第三卷。
9月9日
1951年9月9日 毛泽东批转卫生部副部长贺诚关于全国防疫工作的报告,强调必须重视卫生、防疫和医疗工作。批语指出:今后必须把卫生、防疫和一般医疗工作看作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极力发展这项工作。对卫生工作人员必须加以领导和帮助。对卫生工作必须及时加以检查。必须教育干部,使他们懂得,就现状来说,每年全国人民因为缺乏卫生知识和卫生工作引起疾病和死亡所受人力畜力和经济上的损失,可能超过每年全国人民所受水旱风虫各项灾荒所受的损失,因此至少要将卫生工作和救灾防灾工作同等看待,而决不应该轻视卫生工作。这个批语收入《毛泽东文集》第六卷。
2009年9月9日 胡锦涛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长期实践的四点重要启示:一是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着力探索和把握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规律;二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着力推进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三是要坚持加强制度建设,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四是要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着力保持社会大局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