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会公众平台

商会公众平台
关闭

商会动态

四大消息突袭!16年或是中国地产的历史大顶?

2021-10-15

l 楼市四个大消息突袭!


消息一:上海银监局终止与有违规行为的房产中介合作


根据澎湃新闻今日(9月26日)报道,9月22日,中国银监会上海监管局办公室印发了一份《通知》,《通知》明确规定,以进一步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与房地产中介结构业务的合作管理。对于有诸如给购房者提供或参与首付款或尾款等融资、曾制造或参与制造假按揭等5项违规行为的房地产中介机构,立即终止与其合作关系,并将其列入黑名单报送上海市同业公会。


消息二:南京出台新的限购政策


25日傍晚,南京市政府出台了主城区住房限购政策:已拥有1套及以上住房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不得再新购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拥有2套及以上住房的本市户籍居民家庭,不得再新购新建商品住房。于今日(26日)起实施。


消息三:建行在天津出台按揭新政 提高外地人购房首付


据天津日报报道,天津市建行此次推出的按揭贷款新政策,对于京、冀户籍人士,首套房贷最少首付三成,非首套最少首付四成,而对于非京、冀户籍人士,首套房贷最少首付四成,非首套最少首付五成。


据悉,建行的按揭新政是:1.、京、冀户籍的政府机关、事业单位职工或在所在地区正常缴纳住房公积金的优质企业员工,可以受理贷款申请。即首套首付比例不低于30%,利率执行基准利率0.85倍,非首套首付比例不低于40%,利率执行基准利率的1.1倍;


2、对非京、冀户籍客户,建行要调查核实其真实性的购房需求,严控投资、投机购房行为,并结合收入水平以及征信情况,给予选择性贷款支持,同时还要满足以下条件:具有长期稳定的工作(工作三年以上,现单位工作两年以上)、住所及联系方式;能够提供真实合规的家庭财务状况证明;借款人及配偶无不良信用记录。贷款原则为:首套首付比例不低于40%,利率执行基准利率0.9倍,非首套首付比例不低于50%,利率执行基准利率1.1倍。


3、外地工作的外地人不接受2成首付。外地人本市工作和本市人外地工作不在新政策范围,可以继续执行最低2成首付。


消息四:深圳国土委责令整改88万天价“鸽舍”


昨日(25日),深圳传来一则令人匪夷所思的消息,一批6平方米的鸽笼以88万天价出售,一时间竟然被秒杀!


就在今日,深圳市规划国土委在官方微博上通报,深圳市规划国土委南山管理局、南山区规划土地监察局9月25日联合对“鸽舍”所在楼盘侨城尚寓项目进行检查,约谈了有关当事人,对涉嫌违法违规行为责令立即整改,并按照职责分工依法做出相应处理,对已卖的4套房进行强制解约!


这几个消息无疑将重创当下火爆的楼市。


但是今日,杭州一楼盘开售日现场情况的视频传出,又把小编吓到了!这哪里是买房,连大门都被挤倒,疯狂啊!


▲视频:杭州某楼盘开盘 场面震撼


微信图片_20211015095706.jpg


而就在今天下午,杭州市国土资源局在官网公布名为“加大土地供应,调整竞价方式”的通知。杭州土地新政27日起实施, 溢价达150%后不接受更高报价。


一边是给楼市不停泼冷水降温,一边投资者又在几套十几套地抢房购房,小编实在不理解,这高昂的房价怎么还是屹立不倒呢!目前已有专家指出,中国地产在未来或将面临较大的下行风险。


l 姜超:16年或是中国地产市场的历史大顶




以下是姜超四季度宏观策略节选,本文作者为海通宏观分析师姜超团队


16年中国经济保持平稳,火爆的房地产是重要贡献,但未来面临较大下行风险。


中国年轻人口数量已经见顶,按照全球经验看意味着地产销量和新开工出现拐点,因而16年的地产销量激增与人口角度的需求无关,而是金融加杠杆下的投机现象。


16年居民拼命贷款买房,月均房贷接近5000亿,买房杠杆率也超过2倍、房贷/GDP已达8.6%,均接近或超过美国07年的历史峰值,表明中国居民购房或已将杠杆用到极限,16年或是中国地产市场的历史大顶。


目前一线城市房价涨幅远超GDP增速、而与存款增速高度相关,但目前北上深的存款增速已基本归零,意味着流动性拐点或已出现。


中国地产过热难以持续


地产销售或接近顶部。再来看中国,16年的经济增速保持平稳,其中火爆的房地产是重要贡献,前8个月地产销售面积同比增长近30%,也带动地产投资增速由负转正。但在我们看来,今年的地产销售或已接近历史的顶部,未来面临极大的下行风险。


微信图片_20211015095703.jpg


中国青年人口拐点已现。从2000-30年中国各年龄段人口变化来看,老龄化趋势十分明显。25-44岁是消费住房、汽车、家具等耐用品及烟酒饮料、服装和娱乐等快消品的主力人群,该年龄段人口2015年已达到峰值的4.49亿人,之后将长期下行。


微信图片_20211015095701.jpg


中国新开工13年见顶,销量16年或见顶。从98年房改之后开始,中国新开工住宅套数快速增长,从98年的不到200万套跃升至13年的1400万套左右。


按照城镇人口口径计算千人新开工住宅套数,中国在13年已接近18.5,超过美国,接近日、韩的历史最高水平,说明以现有的城市常住人口来看,中国住宅新开工套数已经接近天花板,而13年也确实是中国住宅新开工的顶部。从人口角度看,16年中国的住宅销量将超过1400万套,大概率也是历史顶部。


微信图片_20211015095659.jpg


居民拼命贷款买房。因此,16年火爆的房地产销售已与人口结构无关,而是源于居民拼命贷款买房。2014年我们的月均房贷1800亿,去年是2500亿,今年我们的月均房贷接近5000亿,我们每个月1万亿的信贷一半左右是房贷。


从居民买房的贷款杠杆率来看,13年的贷款占比仅为1/3,而16年的贷款占比已经超过50%,意味着首付比例不到一半,已经低于美国金融危机之前07年时平均50%的首付比例。


微信图片_20211015095655.jpg


房贷加杠杆不可持续。从房贷占GDP的比重看,中国居民加杠杆的速度也不可持续。日本即使在房产泡沫最严重的89年,居民新增房贷占当年GDP的比重也未超过3.0%,而中国去年已经达到5.5%。


美国金融危机前新增房贷/GDP在05年达到8.0%后见顶回落,而中国今年上半年新增房贷与公积金贷款占GDP比重已达8.6%,不仅较去年暴涨,也与美国历史高点相当接近,表明中国居民购房或已将杠杆用到极限,16年或是中国地产市场的历史大顶。


微信图片_20211015095652.jpg


流动性拐点已现。本轮房价上涨始于15年,以北上深一线及周边城市领涨,其实是彻头彻尾的金融现象,因为房价涨幅与GDP增速无关,而与存款增速高度相关。


而在15年,由于政府放松了对金融机构同业存款的监管,允许同业存款在当地发放贷款,导致作为区域金融中心的北上深存款增速出现了爆炸式增长,深圳当年的存款增速高达70%,北京上海也接近50%,但目前北上深的存款增速已经基本归零,意味着流动性拐点已经出现。


微信图片_20211015095649.jpg


不配地产配什么?


17年债市依然向好。首先,我们对17年的债市坚定看好。我们曾经在14年旗帜鲜明提出“零利率是长期趋势”,指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地产周期见顶,资产回报率趋势性下降,最终都会走向零利率。而17年随着地产销售的再次下滑,我们预测10年期国债利率有望降至2%左右。


微信图片_20211015095647.jpg


负利率国债蔓延。从全球来看,目前零利率的国债已经数十个,负利率的国债仍在蔓延,美国的10年期国债利率也只有1.5%左右,相比之下中国2.7%的国债利率仍有下行空间。


微信图片_20211015095645.png


类债券高股息受宠。而随着利率的下降,类债券高股息资产价值也会显著提升。16年港股走牛,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估值便宜,股息相对较高。


而台股上涨的逻辑也是消灭高股息资产,美股今年也是公用事业和电信服务板块领涨。而对于A股企业而言,由于流动性陷阱的出现,企业已经不愿意投资而开始囤积现金,意味着未来分红率存在极大的提升空间。


微信图片_20211015095643.jpg


关注轻资产:服务业和创新产业。如果未来重新回到通缩,那么跟地产相关的重资产行业将注定受损,而应该关注与地产无关的轻资产的行业,反过来就是重视人力资本的行业,尤其是服务业和创新产业。


而从万科和腾讯过去10年市值的变化来看,显示的是以前大家买房买车,万科等地产企业负责把钱给钢铁水泥,形成经济循环。但是目前这一循环已经失灵,地产企业卖了房子也不拿地。


而大家更愿意花钱买教育、医疗、社交,而腾讯和阿里等负责把钱花出去,中国经济正在形成新的循环,也酝酿着新的机会。


微信图片_20211015095641.jpg


综合自中金在线、姜超四季度宏观策略、澎湃新闻、天津日报等




版权所有 成都金融服务业商会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3864号-1 腾云建站仅向商家提供技术服务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