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会公众平台

商会公众平台
关闭

商会动态

大话经济:99%的人都不知道现在有多危险(连载)

2021-10-13

伪砖家简介
  某基金合伙人,混过名校,厮杀于股市和宏观对冲市场数年。如今专家甚多,高谈阔论,自觉不如遂取“伪砖”名号,经济本该理性,奈何阴谋论四起,骂娘声不绝,甚觉无聊说点实话以道“中国经济真相”。伪砖家胡乱之言,以贻志同道合者。


(接上期)



本文只探讨经济

不纠缠政治立场和价值观


微信图片_20211013133559.jpg




货币、信贷、杠杆(二)

信贷和杠杆

先说信贷。你如果去买房子,钱不够,要从银行贷款,就产生了信贷。 信贷本质是以未来的收入或者当前资产为抵押形成的负债。也就是通俗所说的杠杆。 信贷对经济有两个核心影响。

第一个核心影响就是需求的大幅扩张,本来只有10万块钱,但却能借20万买房子,这样经济一下子就有了30万的需求,这20万是透支未来。对于生产商来说,并不会考虑你能否还的起,因为银行已经把钱先给了生产者,你只是欠银行的钱,生产商会根据这30万来安排生产。这样就有两种可能,第一种可能是如果你借的钱能还的起,那银行赚了利息,你提前消费了商品,生产商扩大了生产赚取了利润,10万的经济总量扩张到了30万,经济增长强劲,就业良好,皆大欢喜。这个结果来看,金融的作用非常正面,银行可以给你借钱,让你的收入和支出不平衡的时候,填补空缺,实现经济跨期平衡,同时极大的刺激了经济增长。 第二种可能是你借的钱还不起了,银行看着形势不对就会收缩信贷,信贷收缩就使得生产企业措手不及,本来是按30万安排的生产,但经济只有10万的需求,企业只能卖出10万的货,剩下的20万就成了库存,生产企业的利润大幅下滑,裁员,失业,经济大幅收缩,整个经济陷入了危机。 这是一个简化的经济模型,其实整个经济体也是类似的,只不过人多了以后,大家的反应和决策各不同,只有在一个自我加强的趋势下才会出现这样的扩张与收缩。


第二个核心影响是信贷也成了支付手段,即便我没钱,我也可以买东西,用土地抵押,用债券,用信用卡,都可以买东西。这样经济就可以自发的扩张,货币靠经济体系自动生产,即货币内生问题。比如你问A银行借了20万,但你一时半会不急着用,又存到了B银行,B银行的存款多了20万,就要多放贷16万。于是这16万并不是政府发放的货币,而是经济体系自动产生的信贷货币,你借了20万,就多了20万的需求,别人又从B银行又借了16万,经济又多了16万的需求,于是经济一下子多出了36万的需求。这样经济就陷入了自我强化的过程。首先36万的需求,会拉动36万的生产供应,生产多了,企业利润就高了,工人的收入也能增长,经济发展也会加速,收入和利润的提高一方面会使得房价上涨土地升值以及其他资产价格上涨,另一方面你的收入和利润提高了会使得银行给你借更多的钱。资产价格上涨+信贷上涨又会新一轮的拉动经济,在上涨周期中,人们觉得资产升值快,于是纷纷加大借款,大干快上,整个经济就逐渐产生了泡沫。因为整个经济的杠杆不断提高,负债水平不断加大,需要偿还的利息越来越多,但投资回报和收入增长到达极限后会逐渐下降,整个社会的的收入不足以偿还利息时,经济就陷入了痛苦的去杠杆过程。

第一个核心问题往往是短周期波动,市场会自动修复;第二个核心问题是整个经济长周期加杠杆的过程,往往持续10-30年,而去杠杆的过程却非常的痛苦,至少需要3-5年的低迷。事实上,中国正经历这样一个痛苦的长周期去杠杆过程,我们结合数据来分析。


中国高杠杆的起源和发展

美国高杠杆主要是由于美国人喜欢提前消费,负债率越来越高,直到引发08年的金融危机,才不得不调整。中国恰恰相反,中国人民被高房价挤压,医疗,养老要靠自己承担,因此非常喜欢存钱,中国的储蓄率一直很高。中国负债最大的动力是政府,尤其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官员最大的两个刚需是捞钱和捞官,捞钱和捞官最好的办法就是大干快上基建和房地产项目,一来投资总额的一部分会做为回扣和税费流入各级官员的口袋,二来投资拉动经济明显,容易出政绩,有政绩才能升官。因此中国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是歇斯底里式的,除非把他们手剁了,否则投资增长就绝不会停止。

投资需要钱,那么钱从哪来?三种方式:1,税收,2,卖地,3,借债。94年分税制改革后,地方政府能收的都是一些小税种,没多少钱,只能从后两块想办法。由于我国对地方政府的预算约束比较粗糙,有各种漏洞可以钻,于是土地出让收入和地方政府债就成了脱缰的怪兽。由于地方政府债的数据是国家审计署公布,并不连续,我们用地方政府支出数据说明趋势,地方政府支出趋势就代表了负债和卖地收入增长趋势。


微信图片_20211013133554.jpg


这个数据只是到2010年。国家审计署公布的最近数据是2013年6月的数据。截至2013年6月底中国地方政府债务达到17.89万亿元,与2010年底相比大约又增长了70%。这还只是摆在明面上的数据。地方政府还有通过关联公司的大量借款。借款主要是通过城投公司向信托,资管,民间公司大量的借款。这部分没有权威数据,折中估计在15万亿左右。伪砖家选取城投债的数据,来说明增长趋势。


微信图片_20211013133551.jpg


遏制地方政府借款相当于断了官员财路,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官员宁愿不要命也会拼命的借钱。各级官员都抱着先借了再说的态度,能不能还的起是下届政府的事,跟我一点关系都没有,这更加重的负债的增长速度,因此这20年来,地方政府的负责杠杆一直增长,需要偿还的利息越来越高,直到今天整个经济不可承受,让整个中国都面临衰退甚至危机的风险。


中国高杠杆的演化

政府高负债只是起始,后续有一长串影响。这是理解中国经济的核心。

信贷对经济的第二个核心影响就是杠杆的自我强化。中国正是将这一过程发挥到了极致。政府通过土地的担保大幅举债,然后投入到铁路、公路、基础设施等领域,这样就用杠杆放大了整个经济的需求,经济对钢铁,煤炭,石油,电力的需求大增,生产企业开始加大生产,这些行业的利润开始大幅增长,为了抢占市场,这些企业开始也开始大幅举债,进一步扩大产能。银行看到经济快速发展,而且背后有政府担保,开始拼命放贷扩大利润。

随着重化工行业的黄金大发展,又会拉动建筑,物流、机械的发展,这些行业大半是劳动密集型行业,行业利润提升会扩大就业,使得工资上升。工资和利润的上升会带动资产价格的上升,资产价格上升后又会使得政府的土地升值,又可以问银行贷更多款,整个链条演化为自我强化的循环。

这个过程有两个核心问题。第一是城市化,第二是房地产。 政府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城市化奠定了基础,投资带动的行业吸收了大量的农民工,农民工为了在城市多赚钱,会留在城市安家,安家是就成了市民,城市化率就会提升。农民在城市的聚集会对餐饮,零售等服务业产生强大的需求,服务业在城市的积聚会提高效率,带动经济增长。所以过去的10几年是城市化最快的黄金增长期。第二是房地产,城市化自然而然会对房抵产有需求,但中国的房地产逐渐演化为一头金融怪兽。 地方政府的收入三分之一要靠土地出让,官员要想有发展就要提高房价,房价高了土地才能升值,另外政府还能从房价中收取大笔的税费,这样政府就有了推高房价的根本性冲动。于是政府通过政策鼓励,金融补贴等方式推高房价,房子是必需品,不管价格多高,老板姓都会接盘,这样老板姓躺在银行里的钱就被合理合法的撬出来回流到了官员手里。不断上涨的房价是维持地方政府政绩和收入的最大保障,因此房价怎么调控都不可能跌。地方政府已经绑架了经济,如果房价崩溃,地方政府立刻破产,整个经济倒退。




(未完待续。本文为连载)

转载言论不代表商会立场。

转载自:伪砖家说经济


版权所有 成都金融服务业商会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3864号-1 腾云建站仅向商家提供技术服务 网站地图